巴菲特喜歡引用凱恩斯的三句名言:3、困難不在于如何接受新思想,而在于如何擺脫舊思想1、我寧愿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2、對于我們的名聲來說,遵循傳統慣例而失敗要好過違背
傳統慣例而成功。巴菲特認為,凱恩斯作為一個投資實踐者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和他在思想上的卓越智慧相媲美,凱恩斯能夠實踐應用自己的學術研究思想,從有限的個人資產開始,變得更加富裕。巴菲特特別推薦凱恩斯的名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書之六: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劉建位 2011-04-22
本文源自21世紀網,文章地址:21cbh/HTML/2011-4-22/zMMDAwMDIzNDMzMw.html
復制鏈接
核心提示:如何成為
一名好的投資者?巴菲特的回答是:閱讀。如何成為像巴菲特一樣的投資者?巴菲特研究者劉建位的回答是:讀巴菲特讀過的書。今后一段時間,劉建位將在21世
紀網專欄中推出系列文章,告訴你巴菲特推崇哪些投資書籍,并從哪些書中得到啟示。此篇為該系列的第八篇: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書之六:《就業、利息和貨幣通
巴菲特在過去40年的伯克希爾公司年報致股東的信中,引用名言最多的,無疑是其導師本杰明·格雷厄姆,但引用名言次數第二多僅次于其導師格雷厄姆的是誰呢?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開始我也非常納悶,凱恩斯,不是舉世聞名的宏觀經濟學家嗎?
凱恩斯(1883—1946)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并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凱恩斯主義,至今仍然是許多國家宏觀政策的理論基石。巴菲特是做投資的,而且巴菲特主要是自下而上研究,并不關注宏觀經濟,可是怎么會如此重視凱恩斯甚至在致股東的信中多次引用凱恩斯的名言呢?從巴菲特那里我才知道,原來世人都知道凱恩斯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卻少有人知道凱恩斯還是一個偉大的投資大師,甚至可以說,凱恩斯的投資成就完全可以和經濟研究成就相媲美。
巴菲特非常推崇凱恩斯的投資思想,特別推薦凱恩斯的兩本名著:一是經濟學名著《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二是《Collected Writings of John Maynard Keynes , Volume XII, Economic Articles and Correspondence: Investment and Editoria》(凱恩斯文集第7卷投資書信集)。
巴菲特對凱恩斯其人的評價
巴菲特在1988年致股東的信中,如此高度評價“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能夠實踐應用自己的學術研究思想,從有限的個人資產開始,變得更加富裕。”事實 上很多經濟學家研究了一輩子經濟,自己卻并不富有。但“戴維·多德,與我相交38年,是我的恩師,也是我的益友,1988年以93歲高齡去世。大多數的人 可能根本知道他是誰。但是任何一個伯克希爾公司的長期股東都間接受惠于他對我們公司的影響,從而變得更加富有。 ”“多德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教了一輩子,他與格雷厄姆合著了《證券分析》這本投資名著。自從我到哥倫比亞大學之后,多德生活中經常鼓勵我,課堂上不斷 教育我,對我生活上的影響和投資上的影響同樣非常重要。在校期間他所教導我的很一件事,不論是他本人直接教導,還是通過他的著作間接教導,都讓我受用終 生。畢業多后這么多年來,他先后給我寫過幾十封信,繼續他對我的教育,直到他去世為止。 ”“我認識許多金融與投資學的教授,但是除了格雷厄姆以外,沒有人可以和多德相比。他在教育上的天賦,最好的證明就是他的學生們的杰出投資業績記錄。沒有任何其它一個投資學老師能夠像多德這樣培養出如此之多取得非凡業績的投資人才。”“當學生離開多德的教室時,多德傳授給他們的簡單、正確、有效、持久的投資原則,讓他們一生都擁有進行聰明智慧投資的武器。雖然這些投資原則看起來就像是生活中十分普通平常的道德準則一樣,但是把這些基本原則付諸實踐生動形象地教授給學生的導師極其罕見。”“特別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對于這些投資原則,多德能夠像非常成功地傳授,還能非常成功地實踐。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能夠實踐應用自己的學術研究思 想,從有限的個人資產開始,變得更加富裕,多德也是如此。事實上多德的投資業績遠遠比凱恩斯更加出色,因為凱恩斯開始是一個擇時的投機者,主要依據他的商 業與信用循環理論,后來經歷了很多挫折與反思之后,才轉變成價值投資者,而多德開始就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始終進行價值投資。 ”“在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活動中,我和芒格運用的始終是格雷厄姆和多德所傳授的投資基本原則。我們的巨大成功正是他們的智慧之樹結出的果實。 ”
巴菲特對凱恩斯投資智慧的評價
巴菲特在1991年致股東的信中評價說,凱恩斯作為一個投資實踐者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和他在思想上的卓越智慧相媲美: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作為一個投資實踐者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和他在思想上的卓越智慧相媲美。他曾在1934年8月15日給他生意上的合伙人F. C.斯考特( F. C. Scott)寫過一封信,道出了集中投資的理由:‘隨著從事投資的年限增長,我越來越堅信,正確的投資方法是將相當大比例的資金投入到他個人認為自己非常 了解而且管理也完全值得信任的企業上。而投資人如果認為,通過將資金分散投資到大量他幾乎一無所知并且沒有任何理由予以特別信任的企業,就可以據此限制自 己的投資風險,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絕對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給定的期限里,我個人認為能夠得到我百分之百的信心去投資的企業數 量,很少會有超過二家或三家以上。’”
巴菲特引用的這段話就來自于凱恩斯文集第7卷(Collected Writings of John Maynard Keynes , Volume XII, Economic Articles and Correspondence: Investment and Editoria)John Maynard Keynes。
這本書的中譯本是1998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雅悅等譯譯的《投資的藝術 》。遺憾的是目前已經絕版,期望有見識的出版社重新引進。
內容簡介如下:
J.M.凱恩斯是現代宏觀經濟理論的奠基人。同時又是一位靈活運用投資藝術在金融市場上叱咤風云的傳奇人物。他曾經為劍橋大學來令人驚嘆的投資收 益。他領導著英國國民互助人壽保險協會在股票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屢屢獲勝,并且成功地度過世界性經濟危機。本書匯集了他在擔任劍橋大學財務總監、英 國國民互助人壽保險協會主度及其他一些保險公司董事期間的通信、講話和文稿,集中反映了他有關投資的思想和寮踐過程。同時,書中還收集了他晚年參與藝術事 業及有關藝術投資的論述。
第一部分 投資者凱恩斯
凱恩斯作為一個活躍的投資者在各個時期的經營活動。他并不總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但當市場行情上漲時,他似乎更高人一籌。
凱恩斯與倫敦金融巨子的通信往來。因合作經營投資、保險,而不斷探討與辯論投資策略、方針。大量信函展示了凱恩斯的投資藝術與操作技巧。
第二部分 投資方針和保險
凱恩斯擔任國民互助人壽保險協會長達18年。他每年在協會年會上的講話都成為倫敦金融界的重要事件,經常在新聞界引起爭論,甚至多次影響倫敦金邊債券的價格。本篇輯選了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稿。
第三部分 凱恩斯論藝術投資與管理
凱恩斯為英國藝術貢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他擔任過國家畫廊管理委員,為國家畫廊收購藏品,參與國際藏畫拍賣;擔任過一些重要藝術團體的財務總監、、經濟擔保人;還為一些大型畫展寫過前言和為新聞媒介寫過不少藝術評論和文章。
巴菲特對凱恩斯最偉大的著作《通論》的評價及引用
凱恩斯最偉大的著作毫無疑問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簡稱通論)。
這本書實在太有名,中譯本也多達十幾種。其中比較新又比較有名比較流行的是商務印書館1999年由高鴻業教授重譯的版本。
巴菲特稱凱恩斯最偉大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為大師級(masterful)的著作。在致股東的信中多次引用這本巨著中凱恩斯的名言。1、巴菲特2003年致股東的信:“凱恩斯在他大師級的著作《通論》說:世俗的智慧教育我們:‘對于我們的名聲來說,遵循傳統慣例而失敗要好過違背 傳統慣例而成功。’(“Worldly wisdom teaches 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換一種不太優雅的說法就是,旅鼠作為一個生物種類可能被人恥笑,但卻沒有任何單獨一只旅鼠被人批評。)如果為了 自己的名聲考慮,我和芒格在外匯上的投資操作明顯上拿自己的名聲去冒險。但我們堅信自己應該就像我們百分之百完全控股一樣去管理伯克希爾公司。這也是我們 不會單一持有美元資產的原因。”
2、巴菲特1983年致股東的信:“凱恩斯一針見血指出了我的問題所在:‘困難不在于如何接受新思想,而在于如何擺脫舊思想’(The difficulty lies, not in the new ideas, but in escaping from the old ones)。我拖了很長的時間,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我從這位教授給錯誤思想的老師那里所學到的東西中大部分過去非常有價值,而且現在仍然非常有價值。最終, 直接的和間接的企業分析經驗,使我現在特別傾向于那些擁有金額很大的可持續的經濟商譽卻對有形資產需求很少的企業”。
另外巴菲特1986年致股東的信引用了凱恩斯的名言:“所有者收益包括:(a)報告收益,加上(b)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它非現金 費用,減去(c)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于廠房和設備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等等。(如果這家需要追加流動資金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 量,那么追加部分也必須包含在(c)中。但是,如果單位產量不變,那么采用后進先出存貨計價方法的企業通常不需要追加流動資金。由于(c)企業為維護其長 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必定只能是估計,而且有時是一種極難做出的估計,所以我們的所有者收益公式就不會產生根據會計準則編制的現金流量 表中提供的名為精確實為欺騙的現金流量值。盡管存在這個問題,但不論是對于購買股票的投資者們,還是對于購買整個企業的經理們來說,我們認為所有者收益數 值,而不是根據會計準則計算的現金流量數值,才是與估值目的真正相關的項目。我們完全同意凱恩斯的觀點:我寧愿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I would rather be vaguely right than precisely wrong.)”
但有人糾正說:這句話其實是Carveth Read最早說的。
附:著名作家古德曼化名亞當·斯密的著作《金錢游戲》對凱恩斯《通論》第12章的精彩解讀
凱恩斯《通論》是專業經濟學經典名著,對于普通讀者來說確實不太好讀不太好懂,但第12章“長期預期”除外。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都很喜歡的著名作家古德曼化名亞當?斯密寫的《金錢游戲》(The Money Game)一書中,對凱恩斯《通論》中第12章的最精彩的投資思想之一:“職業投資是一場令人無法忍受的游戲”,做了非常風趣又非常通俗但也非常深刻的闡釋: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J. M. Keynes)先生的思想在本書中無處不在。不過,這里的凱恩斯絕對不是經濟學家,而是個偉大的投機者。當然,經濟學家凱恩斯仍然存在,但他和達爾文、弗 洛伊德還有那個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寇克卡迪鎮的亞當·斯密一樣,成為影響歷史的人物。“
“凱恩斯是一個偉大的投機家,他不僅為自己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使自己的母校——劍橋倫敦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深受裨益,而他僅僅是在起床后的半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了這一壯舉。我相信,作為一名投資者,凱恩斯對市場的了解和實踐,最終促使他得出了 《通論》中第12章“長期預期”部分的結論。這是一些被我們漠視的認知,盡管并非主要觀點,但卻是最深邃、最精辟的論斷。對于市場認知的深度,此前還從來 沒有人達到過凱恩斯的程度,我認為,假如沒有親身感悟和體驗市場的話,他根本就找不到這樣的“感覺”。純粹的學術派經濟學家從未達到這樣的高度,也不可能 達到這樣的高度。”
“老師總是教導我們——至少是我們當中那些沒有太多金錢的人,金錢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東西”,而資本的管理者則是神圣的,因此,只要每天擺弄鈔票, 一定會讓我們成為“謹慎人”(Prudent Man,源于“謹慎人規則”,即:資金的管理人應當達到必要的謹慎程度,這種必要的謹慎程度是指一個正常謹慎的人,在與他們從事財產交易時所應具有的謹慎 程度)。實際上,它們無非是新教倫理所倡導的思想,也是資本主義的精神實質。我認為,這正是推動我們這個國家走到今天的原動力。“省一分錢,就等于賺一分 錢”,“不浪費,不會窮”,“趕淡季,買便宜貨”,等諸如此類的諺語,無不出于此。就在此時,我在凱恩斯《通論》中“長期預期”一節里看到了下面這句話: ‘職業投資是一場令人無法忍受的游戲,任何一個沒有賭博習性的人,都會對之驚慌失措;即使是那些好賭之徒,也要對這些習性付出適當的代價。’”“游戲?抑或博弈?大師之所以稱之為“游戲”,原因何在?完全可以稱它們為業務、生意、職業、專業或是其他什么東西啊。到底什么才是“游戲”呢?它 是一種“運動、玩笑、嬉戲或是娛樂”;“一種以取樂、娛樂或是贏取賭注為目的、遵照特定規則進行的比賽”。這和“擁有一家美國公司的股票”有什么相似之處 呢?又和“享受美國經濟長期增長”有什么共同之處呢?毫無關聯,不過,它似乎與股票市場有異曲同工之處。”
“股票市場既是一場游戲,又是一種博弈。換言之,它既是運動、嬉戲、玩樂和比賽,也是一種可以對其結果實施持續考量的對象。”